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朱老四又坑儿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教授完小朱瞻基,杨轩又带着他在京城到处逛了逛。
    nbsp天黑前送他回了东宫。
    nbsp三日后,朱棣正式宣布了对北征有功将士的赏赐。
    nbsp首先就是宁王朱权,给他的赏赐主要还是钱财。
    nbsp另外给他的几个女儿都册封了郡主,赏赐了一大笔钱。
    nbsp年龄够的,赐婚。
    nbsp朱权的儿子很少,本来有三个,但是二儿子早夭,现在只有两个儿子。
    nbsp嫡长子早在永乐初年,朱棣就册封他为世子,现在这还活着的小儿子,朱棣顺势册封郡王。
    nbsp此次封赏,朱权很满意。
    nbsp主要是他已经学会了识时务。
    nbsp其次杨轩、朱高煦等人被赏赐了不少钱财。
    nbsp还有一些将领,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
    nbsp大体上,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nbsp唯一有意见的,应该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了。
    nbsp朱棣花钱大手大脚,这每年的财政收入,根本不够花。
    nbsp给夏原吉愁的,一下朝就去跟朱棣诉苦。
    nbsp说自己这户部尚书没法干了。
    nbsp朱棣能怎么办,夏原吉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朝廷还真少不了他这个户部尚书。
    nbsp没办法的朱棣只能好言劝说,顺便画画大饼。
    nbsp然后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拿出一些钱,交给夏原吉,充实国库。
    nbsp这才将人哄走。
    nbsp御书房,朱棣生着闷气。
    nbsp也没心思处理事物,感觉哪哪都不得劲儿。
    nbsp想了想,又让人去把杨轩叫来,跟自己聊会儿。
    nbsp良久。
    nbsp“啥事儿啊,我这回家刚躺下,就被你叫过来了。”
    nbsp杨轩进来,行完君臣之礼,便开口问道。
    nbsp“国库没钱了,刚刚夏原吉又从我的内帑挖出去一笔钱。”
    nbsp朱棣一脸肉疼道。
    nbsp“我当啥事儿,就这啊!”杨轩找了个位置坐下,随口道。
    nbsp“什么叫就这,没钱了,朝廷没钱了!”
    nbsp朱棣有些生气。
    nbsp“谁让你花钱大手大脚的。”杨轩翻翻白眼。
    nbsp今年五十万大军北征,花费巨大。
    nbsp回来之后赏赐抚恤,又是一大笔钱。
    nbsp国库直接被掏空了。
    nbsp别看这些年财政收入比洪武朝翻了翻,但是朱棣花的多,一年下来也没多少结余。
    nbsp“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朱棣反驳。
    nbsp随后语气也认真了起来:“现在离过年也就两个月时间了,过年怕是连红包都发不出来了。”
    nbsp“你赶紧给我想想办法。”
    nbsp看得出来,朝廷确实很缺钱。
    nbsp“我能有什么办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罢了!”
    nbsp杨轩摊摊手。
    nbsp“对了,《永乐大典》修了好几年了,现在怎么样了?”
    nbsp杨轩想起修书这事儿,问道。
    nbsp这个名字是朱棣去年起的,杨轩觉得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才取的。
    nbsp“回来后一堆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过问,我现在把人叫过来问问。”
    nbsp朱棣说道,让人去传解缙。
    nbsp没多久,解缙到来。
    nbsp“臣解缙参见陛下!”
    nbsp“平身吧!”
    nbsp“谢陛下!”
    nbsp解缙起身。
    nbsp“朕问你,《永乐大典》修的如何了?”
    nbsp朱棣问道。
    nbsp“禀陛下!”
    nbsp“《永乐大典》已修完,近两个月,臣正带着同僚们进行复审。”解缙回答。
    nbsp这部书已经修了五年了,再加上朱棣不遗余力的支持。
    nbsp五年时间,不短了。
    nbsp“既已修完,为何不禀报?”朱棣问道。
    nbsp“禀陛下,《永乐大典》可谓是古今第一奇书,它应该是完美的。”
    nbsp“臣不希望它呈现在陛下面前的时候,有任何一点点的瑕疵。”解缙回答道。
    nbsp闻言,朱棣露出满意的笑容。
    nbsp“不错,你很用心!”
    nbsp“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解缙谦虚了一句,但还是能看出他眸子中的得意。
    nbsp朱棣没有在意这点小问题。
    nbsp有才华的人,骄傲是应该的。
    nbsp他又问了解缙一些问题,最后嘱咐:“抓紧时间,尽早复审完,朕要亲眼看到你口中完美的《永乐大典》。”
    nbsp“臣遵旨!”
    nbsp解缙兴奋的退了下去。
    nbsp御书房中又剩下了杨轩和朱棣两人。
    nbsp“刚才的话你也听到了,你有什么想法?”朱棣道。
    nbsp“我刚刚想了想,既然《永乐大典》已经修完,那今年过年,就赏赐群臣《永乐大典》吧!”杨轩道。
    nbsp“你怎么想的,这能随便赏赐?”
    nbsp“而且《永乐大典》的规模你又不是不知道。”朱棣黑着脸。
    nbsp《永乐大典》全书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nbsp无比庞大,放在一起能堆满整座房子。
    nbsp杨轩提议让他赏赐臣子《永乐大典》,这不是为难人吗?
    nbsp更何况他为了修这部书,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赏赐出去,自己岂不是给他们做了嫁衣?
    nbsp听到朱棣的话,杨轩有些无奈。
    nbsp这人啊,身上有着绝大多数皇帝的通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觉得《永乐大典》还是应该扩散开来的好。
    nbsp《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nbsp无比的珍贵。
    nbsp如果只有一部,那么一旦损毁,将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nbsp他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
    nbsp“我说的赏赐,不是让你把正本赏赐出去,而是挑选其中的一部分,刊印出来,用来赏赐。”
    nbsp“《永乐大典》的珍贵程度,不用多说,在文官们的眼中,这比稀世珍宝还要珍贵。”
    nbsp“哪怕只是赏赐他们其中一册,他们也会感恩戴德。”
    nbsp“用来鼓励群臣,再合适不过。”
    nbsp“而且有了第一册之后,他们就想要第二册,这个时候,我们再刊印出来售卖,则可增加朝廷的收入。”
    nbsp听完杨轩的话,朱棣却是皱起了眉。
    nbsp他并不想让《永乐大典》流到民间。
    nbsp对此,杨轩只能耐心跟朱棣解释。
    nbsp“《永乐大典》确实是旷世奇书,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
    nbsp“但是如果只有一部的话,遗失、损毁的概率就太大了。”
    nbsp“正好,我还想建议你再弄个副本,留给后世皇帝。”
    nbsp“正本到时候做你的陪葬品就行了。”
    nbsp被人当着面讨论自己死后的事,确实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nbsp朱棣的脸色黑如锅底。
  

第67章 朱老四又坑儿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