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客从远方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交流中,歌者提到了一个引起警惕的概念:“大寂静”。这是维度文明对某个遥远过去的称呼,那时维度结构经历了一次巨大变化,许多古老文明消失或转型。
    nbsp“大寂静不是毁灭,而是蜕变,”歌者解释,“然而蜕变之痛,深植记忆。”
    nbsp霍去病敏锐地感觉到歌者在提及这个概念时的细微波动:“它在悲伤...虽然方式不同,但它确实在悲伤。”
    nbsp随着交流的深入,歌者开始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nbspaboutnbsp景区的过去和未来。它特别对“蚀暗之潮”和古老意识体事件感兴趣,似乎在这些危机中寻找着什么。
    nbsp“危机塑造文明,”歌者说,“最大的创伤常孕育最深的智慧。”
    nbsp在这些交流中,李白和歌者发展出了特殊的联系。诗人的直觉和情感深度似乎与歌者的艺术本质产生了共鸣,两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语言的理解。
    nbsp一次,李白在微醺状态下与歌者即兴创作:他吟诗,歌者将其转化为维度艺术,结果惊人地和谐而深刻,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nbsp“君非人,吾非仙,然心通意合,何碍形异?”李白举杯向歌者致意,眼中闪烁着创作的光芒。
    nbsp歌者回应以一串美丽的光谐波,维度桥梁翻译为:“在艺术之巅,一切界限消融;在理解之深,所有存在合一。”
    nbsp然而,在这融洽交流的表面下,嬴政注意到了不寻常的迹象:歌者在收集大量信息,不仅是文化信息,还包括技术、政治、甚至安全系统的细节。
    nbsp“它在进行情报收集,”嬴政在安全会议上警告,“程度远超文化交流所需。”
    nbsp诸葛亮同意这个判断:“名为文化交流,实兼窥探之实。昔吴蜀联姻,各有所图,今之事类似之。”
    nbsp但李世民认为这是正常的谨慎:“换作我们访问他人之地,亦会如此。关键在于界限和意图。”
    nbsp争议在歌者提出要访问归墟屏障核心控制室时达到高潮。它声称这是为了“完全理解景区的本质”,强调只有了解整个系统,才能真正理解其文化。
    nbsp嬴政强烈反对:“核心控制关乎全局安全,岂可轻示外人?”
    nbsp但歌者坚持己见:“不理解整体,难真正理解部分;不知安全之道,难真诚文化交流。”
    nbsp维度桥梁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允许有限度、受监控的访问,不涉及最敏感的核心部分。
    nbsp经过激烈辩论,委员会同意了折中方案。访问在严格监控下进行,歌者表现得体,甚至还提出了几个有益的技术建议,显示出它对维度管理的深刻理解。
    nbsp但事后分析显示,在访问过程中,有极其隐蔽的数据流从核心系统流向歌者——如此精巧隐蔽,以至于最初未被检测到。
    nbsp“这是高度精巧的技术,”嬴政面色凝重,“远超我们现有水平。”
    nbsp更令人不安的是,歌者开始与景区内各种边缘群体接触:不满现状的资源分配者、渴望更多自主权的意识混合体、甚至被限制行动的慈禧。它与这些群体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与不满。
    nbsp“它在寻找弱点和裂缝,”曹操敏锐地指出,“一如兵法云:知己知彼,寻隙而击。”
    nbsp霍去病尝试通过情感连接理解歌者的真实意图,但发现越来越难穿透其平静外表:“它像深潭,表面平静,底流汹涌。”
    nbsp关键时刻到来,当歌者提出要带一个“文化回馈小组”回维度文明进行“深入交流”时。它特别邀请李白、杨贵妃和霍去病——三位与它联系最密切的人物。
    nbsp这是一个诱人但危险的提议。机会前所未有,但风险也极大。
    nbsp委员会辩论异常激烈。朱元璋强烈反对:“岂可送人质于敌手!”刘备则更加温和:“深入虎穴,勇也;然需备万全之策。”
 &n

第345章 客从远方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