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研读兵书 学习战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与《孙子兵法》初次邂逅,陈天佑仿佛被引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全新天地。此后,他对兵书的研读愈发深入,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古代军事智慧的精华,逐渐领略到了军事战略的博大精深。
nbsp陈天佑一头扎进了兵书的世界,书房的油灯常常彻夜不熄。泛黄的书页在他手中轻轻翻动,墨香与烛火交织成独特的氛围。在研读《吴子兵法》时,他对着nbsp“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nbsp这句话久久凝视,思绪飘远,仿佛透过文字看到了古代战场的风云变幻。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他开始主动涉猎儒家经典和历史典籍,试图从不同的文化领域寻找答案。
nbsp清晨,微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房的案几上,陈天佑捧着《论语》轻声诵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思索着,这nbsp“仁”nbsp道如何融入将领的素养之中。战场上,面对降兵,若能以nbsp“仁”nbsp相待,是否能化敌为友,为己所用?而nbsp“礼”,又怎样在排兵布阵、指挥调度中体现,以彰显军队的威严与秩序?午后,阳光暖煦,他沉浸于《史记》之中。读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面对强秦,不卑不亢,凭借机智周旋,成功扞卫赵国尊严。陈天佑豁然开朗,原来文化素养赋予将领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面对复杂局势时的从容与智慧,是在战场上刚柔并济的底气。他想,若将领饱读诗书,深谙处世之道,在与敌军谈判或应对突发状况时,定能如蔺相如般,沉稳应对,化解危机。
nbsp而研读《六韬》时,“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nbsp的观点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陈天佑。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常常走出家门,到集市、乡村去观察百姓的生活。有一回,烈日高悬,他在乡间小路上遇到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孩子们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老人们唉声叹气,脚步蹒跚。询问之下得知,当地官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这一幕深深刺痛了陈天佑,他更加明白了战争正义性和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回到家中,他在《六韬》的书页空白处奋笔疾书:“若为将者,不体恤百姓,不以正义之师出征,即便兵强马壮,也终将失了民心,败于无形。”nbsp他深知,一支军队若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注定难以长久。
nbsp每一本兵书,陈天佑都读得极为认真,他的书房里,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兵书整齐排列。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他会像着了魔一般,整日泡在藏书阁里查阅资料。藏书阁里光线昏暗,蛛网在角落轻轻摇曳,陈天佑却毫不在意。他踮起脚尖,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一本本古籍,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露出欣喜的笑容。有一次,为了查证一个关于古代阵法的解释,他连续三天泡在藏书阁,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凉水。他翻阅着一本本古籍,从先秦时期车战常用的雁行阵,想象着士兵们如何在战车上保持良好视域,协同作战;到唐代李靖的六花阵,研究其下营、行军、作战三个环节的精妙布置,思考如何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变阵。他还发现,有些阵法在实际战争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有些则仅存在于理论或小说之中,充满了玄幻色彩。
nbsp夫子虽主要教授儒家经典,但对兵书也略有涉猎,他常常会从不同的角度为陈天佑解答疑惑,引导他深入思考。在研读《孙子兵法》“虚实篇”nbsp时,陈天佑对nbsp“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nbsp这句话困惑不已。他带着问题来到夫子面前,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夫子放下手中的书卷,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然后缓缓说道:“天佑啊,你看这世间万物,皆有虚实。就好比这山间云雾,看似有形,实则无形。敌人就如同这云雾,我们
第18章 研读兵书 学习战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