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1章 私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换做是您杜大人,您是愿意花两百文去买官家那掺了沙土、容易板结的盐块,还是更愿意吃您家夫人自己精心熬制、干净放心的土盐?”
    nbsp“这……这岂能混为一谈!”杜县令驳斥道,但语气已不似刚才强硬。
    nbsp“这就是一回事!”张经纬趁势加强语气,“若天下百姓皆能轻易获得廉价且安全的盐,谁还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卖私盐?谁又会甘冒流放千里的重罪去买私盐?需求之源,在于官盐价高质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此时,刘延之插话,指出了最核心的难题:“经纬所言,虽有道理。然一旦放开,盐税锐减,国库空虚,又当如何?边疆战事、各地赈灾、河道修缮、城池营建,何处不需巨万银钱?这钱,总不会是大风刮来的吧?”
    nbsp张经纬目光扫过全场,语出惊人:“朝廷若真急需用钱,其实很容易。抄几个贪官的家,便足够应付许多开支。”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在座众人,“就好比我等,多数都是来接任的前任。我们那些‘前任究竟有多贪,在座哪位心里没数?家中金银堆积如山,古玩字画不计其数。仅云州这几县,前番抄没的家产,若悉数充公,恐怕都够陛下再修一座恢弘的离宫了!”
    nbsp李县令听得冷汗微冒,连忙打断:“张县男,此言……此言甚是啊,但此为后话,后话……”
    nbsp张经纬见好就收,回归正题:“因此,学生认为,朝廷若真想有效管控盐业,不应将矛头对准底层制盐求生的盐农,而应重点管控中间环节——盐商!”
    nbsp刘延之身体前倾,显出浓厚兴趣:“哦?具体该如何做?你细细说来。”
    nbsp张经纬成竹在胸,条分缕析:“首先,源头管理。禁止盐农直接向任何盐商提供盐料,改由各地官府设点,统一规范收购。并可允许盐农以一定比例的自产优质细盐抵扣部分赋税,让利于民,此为上策,既可安抚盐农,又能初步控制原料。”
    nbsp“其次,规范渠道。所有盐商所贩卖之盐,必须且只能来自官府指定的盐场或巡盐司核准的渠道,凭官方印引取盐销售,彻底杜绝其私自收盐、以次充好的可能,此为中策,确保流通环节合法合规。”
    nbsp“再次,以商治私。建立盐商资质认证与等级评定制度。对那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高等盐商,可授予其一定的市场稽查权能,允许他们将稽查抄没的私盐按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将其利益与朝廷盐税利益深度捆绑,让他们主动去对抗私盐,此为下策,巧妙利用商人逐利之心。”
    nbsp“最后,严考官吏。将辖区内的官盐销售情况、私盐打击成效,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核心指标!如此一来,官员自有动力去治理盐务。若能将私盐纳入官盐体系管理,变堵为疏,岂不更有利于百姓,也有益于朝廷长治久安?”
    nbsp这一番系统性的改革方略抛出,议事堂内一片寂静。
    nbsp良久,杜县令猛地一拍大腿,脸上再无质疑,尽是叹服之色:“妙哉!妙哉啊!枉我寒窗苦读二十载,自诩熟知经济民生,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自己竟是井底之蛙!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nbsp张经纬谦虚一笑:“杜大人过奖了。大江后浪推前浪,此乃世间常理,否则文明何以进步?”
    nbsp李县令更是激动地站起身,对着张经纬郑重一揖:“张县男!若此策能行,乃是我浑元县百姓之福!我代我县百姓,在此谢过!”
    nbsp张经纬连忙起身还礼:“李兄万万不可!此乃我等为官者分内之事!”
    nbsp坐在上位的刘延之,不知不觉间已擦了一把额头的细汗,眼中光芒闪烁,他看着张经纬,语气充满了感慨与激动:“这……这已非简单的对策,这分明是一场盐政革新!经纬……我定要即刻修书,将你今日所言,详细呈报朝廷!让你出仕为官,恐是老夫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
    nbsp张经纬面对上司的盛赞,依旧保持谦逊,将功劳往外推:“大人言重了!皆是老师昔日教诲之功,学生自为官以来,无一日不敢忘‘为民谋利,为君分忧之责!”
    nbsp刘延之笑骂着摆手,心情极佳:“少给老夫戴这些高帽子!你的能耐就是你的能耐,不必往我脸上贴金。今日之议,甚好!甚好!”
    nbsp月会的气氛,因张经纬一席话,从最初的凝重悲观,陡然变得振奋而充满希望。一场可能席卷天朝盐业的变革风暴,似乎正从这云州州衙的议事堂内,悄然孕育。
    喜欢。

第481章 私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