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继位为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然今率五十万大军北征,竟致全军覆没,朕愧对于列祖列宗之英灵,有负于天下百姓之厚望。
    nbsp朕深知此番大错已铸,回天无力,决心与敌死战于沙场,不负祖宗之名。
    nbsp思及江山社稷,不可一日无主。
    nbsp吾弟朱祁钰,性行纯良,才德兼备,仁孝恭俭,素有贤名。
    nbsp朕观其可为天下之主,保我江山社稷,护我百姓万民。
    nbsp今朕传位于弟,望汝登基之后,以祖宗之法为纲,以百姓之心为念。
    nbsp当勤勉政事,选贤任能,广纳良言。
    nbsp此时节,须以国家为重,抵御外敌,保我河山,亦须有以死殉国之气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朕虽身死,然心忧国家。愿吾弟不负朕之所托,不负祖宗之期望,不负百姓之信赖。如此,朕虽死无憾矣。
    nbsp钦此!
    nbsp正统十四年十月十八日】
    nbsp宣读完传位诏书的于谦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对于小皇帝是相当满意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小皇帝的启蒙恩师,还是因为他是看着小皇帝一点点长大的。
    nbsp如果说这些是出于私人情感的话,那么小皇帝在国事上做的一切,以及其所施行的政策,都说明了他是一个明君。
    nbsp如果不出这档子事的话,大明将在他的手里走向一个新的巅峰。
    nbsp要知道,其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国事政务非常娴熟。
    nbsp帝王心术也有人手把手的教。
    nbsp于国于民,于谦都非常满意。
    nbsp他和镇国公杨轩,以及胡太后三人在其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才培养起来的皇帝。
    nbsp本应成为一代优秀帝王的,可却战死在了关外。
    nbsp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nbsp不仅仅是于谦,胡太后的眼眶此刻也是红的。
    nbsp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拿出这传位诏书静静看着,脑海中想着镇儿写这传位诏书的时候,应该很绝望吧?
    nbsp她无法想象小皇帝当时的经历,他也不知道小皇帝战死的时候,心中在想些什么。
    nbsp朱祁钰已经跪了下来,同样有眼泪流出。
    nbsp“皇兄,皇兄……”他一遍遍的喊着。
    nbsp下方的百官则是眼含热泪,嘴里喊着“陛下…陛下……”
    nbsp传位诏书不仅仅是传位诏书,还是小皇帝的遗书。
    nbsp在明知回不去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以身为饵,给樊忠创造机会和争取时间。
    nbsp他的牺牲没有白费,樊忠将天子玺印和传位诏书都带回来了。
    nbsp好一会儿后,胡太后压下了心中的悲痛,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低头看向跪在身旁的朱祁钰。
    nbsp“郕王,接旨吧!”
    nbsp“从今往后,你就是大明的皇帝了。”
    nbsp胡太后的话,在场众人也都听到了。
    nbsp这也意味着,朱祁钰成为皇帝,再无阻挡。
    nbsp“儿臣遵旨!”
    nbsp下一刻,就见于谦转过身,将传位诏书缓缓交给了朱祁钰。
    nbsp“皇兄请放心,臣弟必不负所托。”
    nbsp“若京师被破,臣弟定当以身殉国!”
    nbsp朱祁钰严肃认真道。
    nbsp接着,胡太后朝一旁招了招手,就见一名太监端着天子玺印走了上来。
    nbsp“郕王殿下,请接印!”
    nbsp朱祁钰又接过天子玺印。
    nbsp随后,他缓缓起身。
    nbsp转身面向百官,一手传位诏书,一手天子玺印。
    nbsp这也意味着他的皇位是通过正规渠道继承来的,而不是像历史上一样,被赶鸭子上架,手上连天子玺印都没有。
    nbsp“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nbsp百官撩袍下跪,齐声高呼。
    nbsp“众卿平身!”
    nbsp朱祁钰开口。
    nbsp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了。
    nbsp“谢陛下!”
    nbsp百官起身。
    nbsp而在百官之首站着的襄王朱瞻墡,不知为何,心中却有一点失落。
    nbsp不过这种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
    nbsp他本来就对皇位没多大的心思,况且以现在的局势,这皇位能坐多久还不一定呢!
    nbsp太危险了!
    nbsp自己还是适合当一个藩王!
    nbsp“陛下,你现在可以坐在属于你的位子上了!”胡太后在朱祁钰身后开口。
    nbsp闻言,朱祁钰连忙转过身,微微躬身。
    nbsp“去吧!”
    nbsp“记着,你现在是大明的皇帝。”
    nbsp胡太后又道。
    nbsp闻言,朱祁钰不由看向了近在咫尺的龙椅。
    nbsp明亮的好似在发光。
    nbsp他迈出步子,朝着龙椅走去。
    nbsp他的步伐很慢,一步一步的接近。
    nbsp最后,屁股落在了龙椅上面。
    nbsp只是这龙椅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很硬,两边的扶手也距离他很远。
    nbsp这意味着今后他只能独自一人去面对那些未知的艰难险阻。
    nbsp“这就是皇帝吗?”朱祁钰心中想着。
    nbsp看看下方的百官,又看看身旁的母后。
    nbsp那种‘我成皇帝了的兴奋感瞬间消失,转而变为了浓浓的压力。
    nbsp是啊,他现在是皇帝了,但这皇帝能当多久,还得看大明能不能度过此次的劫难。
    nbsp“新帝继位,但这登基大典却不能少。”
    nbsp“礼部负责筹办此事。”
    nbsp“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快。”
    nbsp“但该有的,一样也不能少。”
    nbsp“此事还需昭告天下,稳定人心。”
    nbsp“至于年号,就由诸位大臣一起商议吧!”
    nbsp“后面的事,哀家都不掺和了,祖训有言,后宫不得干政!”
    nbsp“若有什么事是需要哀家做的,可先禀报陛下,再由陛下告知哀家。”
    nbsp说话的同时,胡太后已经起身了。
    nbsp新帝已立,国家大事就得交给皇帝和大臣去商议,因为朱祁钰不是小孩子,他是个成年人。
    nbsp还有就是给朱祁钰和百官一个信号,自己这个太后不会去干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胡太后没有留恋,转身就走。
    nbsp见此,朱祁钰也是连忙起身,做出了挽留。
    nbsp但胡太后的态度很坚决。
    nbsp于是朱祁钰便躬身行礼:“儿臣恭送母后!”
    nbsp“臣等恭送太后娘娘!”
    nbsp百官齐声道。
    nbsp胡太后一离开,不少人都跟着松了口气。
    nbsp或许是因为胡太后刚才表现出来的气势太强了吧!
    nbsp给人的压力很大。
    nbsp再次坐到龙椅上的朱祁钰还不待下方的官员开口上奏,就表示了自己要立先帝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决定。
    nbsp百官只是愣了愣,便欣然同意。
    nbsp同时心中对朱祁钰的印象也更好了。
    nbsp这个皇帝,仁义啊!
    nbsp于是高呼陛下圣明。
    nbsp当然,这只是一个通知,正式册立太子肯定不是现在这种时候。
    nbsp相比于即将到来的劫难,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事,并没有占据多长时间。
    nbsp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应对此次外敌入侵的劫难。
    nbsp现在京师的兵权都在于谦手上,而纵观满朝文武,能倚重的就只有于谦。
    nbsp所以朱祁钰顺势就将于谦由兵部侍郎给升为兵部尚书,负责京师守卫事宜。
    nbsp总之就是一句话:要什么给什么!
    nbsp朱祁钰对自己的认知还是比较清楚的,处理国事的能力比不上朝中一些为官几年的‘新秀,军事能力也不行。
    nbsp能做的,就是给臣子足够多的信任。
    nbsp尤其是像于谦这样的臣子。
    nbsp那真是来再多都不够。
    nbsp于谦没有退缩,他接下了这个重任。
    nbsp他从小就读兵书,也曾随太宗皇帝出征过,并非不知兵之人。
    nbsp但统兵作战这还是头一次,尤其是负责京师守卫,统领所有兵马,可以说,现在大明的国运就在他的肩上担着。
    nbsp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nbsp朱祁钰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朝中能够担当起如此重任的只有于谦一人,他没得选。
    nbsp哪怕,于谦是文臣。
    nbsp不过有些人来到这个世上,好像就是带着某种使命的。
    nbsp于谦在承担起这个重任之后,很快就明确了现在最先要做的是什么。
    nbsp由于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加之之前南迁派散布的各种言语,现在整个京师的军民都是士气不振。
    nbsp五十万大军都没了,他们剩下这点人能干什么?
    nbsp于谦前面从太后手中小皇帝出征前留下的旨意之后,就接掌了京师的兵权,自然也了解了京师的兵力情况。
    nbsp禁军还有一半在京,三大营也还有一部分,这可都是绝对的精锐。
    nbsp再加上二线的守备部队,凑出十万可战之兵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nbsp若是再从其他地方调兵过来,将敌军堵在京师城墙之下,说不定有机会重创甚至全歼。
    nbsp这可和历史不一样,历史上京师只剩下了二线的守备部队,还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连战马都找不出几匹。
    nbsp所有的精锐都折在了土木堡。
    nbsp但在这里,还有八九万的精锐,这就给了于谦很大的信心。
    nbsp尽管由于骑兵不足,无法与敌人野战,但守城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nbsp所以唯一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京师军民的士气问题。
    nbsp只要解决,这仗就稳了。
    nbsp最差也能拖到敌军粮草断绝,自己离开。
    nbsp毕竟,通州可是储存着足够京师所有人用上一年有余的粮食。
    nbsp不过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通州的粮食要如何运抵京师。
    nbsp否则的话,如此多的粮食被敌人得到,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nbsp开会商议,有一些人提议,将通州的粮食全都烧了,运不到京师,那就一粒粮食也不能留给敌人。
    nbsp于谦沉默了一会儿,但他并不想放弃如此之多的粮食。
    nbsp焚毁粮食,只能作为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
    nbsp……
    喜欢。

第1章 继位为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