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钱,温水煮青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瞻基在位十年能攒下千万两的钱,确实是有本事。
    nbsp要知道,皇宫一年开支巨大。
    nbsp光是胭脂水粉等化妆品就有三四十万两白银,钱粮二十多万两白银,金花银数十万两,仅这些加起来就有一百多万两了。
    nbsp除此之外,还有薪炭以及日用品开支,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nbsp还有特殊项目的开支,如宫廷仪式、节庆活动等也会带来额外的开支。
    nbsp过年的时候发给百官,还有宫里众人的红包等。
    nbsp这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数百万两。
    nbsp如此巨大的一笔开支,国库承担了不少。
    nbsp所以当初杨轩提议内帑与国库分开,户部最后才能同意。
    nbsp因为这确实能省下一大笔钱,户部没有理由不同意。
    nbsp今后皇宫的支出,也就全由内帑承担了。
    nbsp同时经过与户部的商议,锦衣卫与东厂的俸禄也改为内帑与国库共同承担。
    nbsp锦衣卫的俸禄,国库承担一半,内帑承担一半。
    nbsp东厂的俸禄则是由内帑承担六成,国库承担四成。
    nbsp毕竟锦衣卫和东厂的性质是皇帝的鹰犬,是特务组织。
    nbsp百官对其都没有什么好感。
    nbsp让掌管国库的户部把他们的俸禄给出了,这能不膈应吗?
    nbsp而且因为锦衣卫和东厂是服务于皇帝的,他们的俸禄通常较为丰厚,以此来保障其忠诚度和行动效率。
    nbsp所以对于户部的官员们来说,给你们发工资,你们还要找我们的麻烦,脸都不要了。
    nbsp基于此,内帑才承担起了锦衣卫和东厂大部分的俸禄,让鹰犬们知道,他们拿的是谁的钱。
    nbsp不是不想全部承担,而是实在是承担不起。
    nbsp零零总总下来,开销实在是太大了。
    nbsp到时候,别说结余了,不亏就算好的。
    nbsp要知道,内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土贡(各地方向皇帝进献的金银珠宝、丝绸织物、稀奇珍异等物品)、关税、矿税、罚没、赎罪等渠道。
    nbsp还有皇庄的收益等。
    nbsp现如今,皇庄的数量非常庞大。
    nbsp在杨轩的影响下,朱瞻基就在地方上受灾的时候,出资收购土地。
    nbsp价格相比于趁火打劫的地主士绅,公道了不知道多少。
    nbsp而且收购为皇庄之后,种地的还是之前的那些人。
    nbsp只是向朝廷纳税变成了向皇帝交租,这对受灾的百姓来说,前后没什么变化。
    nbsp因为在他们看来,朝廷不就是代表皇帝的吗?
    nbsp而这么做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增加皇庄的面积好增加内帑的收入。
    nbsp最主要的还是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土地私有制到国有化的转变。
    nbsp杨轩很早之前就看清楚了,土地国有化根本不是皇帝一道旨意,朝廷一道政策就能完成的。
    nbsp土地就是命根子的思想早就已经深入骨髓,只要不是活不下去,没人愿意卖掉自己的土地。
    nbsp地主士绅,勋贵官员,也不会同意土地国有化。
    nbsp强行来,只会重蹈王莽的覆辙。
    nbsp所以,一点一点的买,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选择。
    nbsp将土地的所有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百姓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如此,就能防止地主士绅等阶级兼并土地。
    nbsp当然,弊端也不是没有,农税都到了皇帝的兜里,国家收入不可避免的会减少。
    nbsp这个时候就需要皇帝将皇庄的收入交给国库了。
    nbsp这也是迟早的事,不过,土地的所有权在皇帝手中就行了。
    nbsp但,这也还是有问题的,毕竟土地的所有权是在皇帝手中,若是皇帝将地给卖了,那么这些土地的最终很难流向普通百姓手里。
    nbsp因为普通百姓没钱啊!
    nbsp所以,杨轩必须让小皇帝认识到土地所有权的重要性。
    nbsp并告诫其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将土地的所有权牢牢握在手中。
    nbsp这也是一项长远的谋划。
    nbsp……
    nbsp言归正传。
    nbsp安排好明日除夕的事项后,杨轩就离开了皇宫。
    nbsp回到镇国公府,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nbsp蓝香她们将一切都安排好了,根本用不着杨轩和安庆操心。
 &nb

第24章 钱,温水煮青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