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迁都,难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御书房。
nbsp朱棣听到杨轩的话,下意识便抬头看向他,沧桑的眸子之中,仿佛有着光。
nbsp紧接着他又听到:“迁都是势在必行的。”
nbsp“金陵虽好,但却远离危险,容易居安忘危。”
nbsp“而且金陵繁华,极为容易使人堕落。”
nbsp“最重要的是,远离边境,有紧急军情的话,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京师。”
nbsp“等京师反应过来,敌军已经破关。”
nbsp“还有就是后世之君以及臣子对北方的重视不够,容易成为下一个南宋。”
nbsp“你说的不错,我怕的就是这个啊!”
nbsp朱棣点了点头,非常认同杨轩的话。
nbsp但,杨轩所说的只是一部的原因。
nbsp大明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皆在南方,整体上呈现的是南重北轻的局面。
nbsp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南方人是瞧不起北方人的。
nbsp这一点在官场上尤为明显。
nbsp很多南方士子觉得若不是朝廷改革了科举政策,他们南方的科举,也不至于竞争如此激烈。
nbsp朝堂上,也不至于让北方出身的官员占据半壁江山。
nbsp朱棣心中很清楚这些。
nbsp洪武一朝,老朱就竭力在促进南北融合。
nbsp有效果,但这并不能消除南北分裂了几百年而造成的隔阂。
nbsp到了朱棣手里,他也促进南北融合。
nbsp但是进度嘛,并不能让他满意。
nbsp现在已经是永乐十八年了,他也已年过花甲。
nbsp还能活多久,这他也不知道。
nbsp不过想来,时间也不会太长。
nbsp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寿命普遍不长。
nbsp而历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年龄也不高。
nbsp所以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想尽可能的把这件事做好。
nbsp最起码,也要立下一个规矩。
nbsp太子朱高炽他太了解了。
nbsp他会是一个明君,但是太仁慈了,手段也不够狠。
nbsp这件事在他手里根本做不成。
nbsp后世之君就更不行了。
nbsp历史早就已经证明过,越往后,皇帝手中的权柄就越弱。
nbsp所以,这件事,也只有在他手里才可以做到。
nbsp而迁都,就是朱棣的办法。
nbsp迁都,将大明的政治中心迁往北方,以此,来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充实北方的文化底蕴。
nbsp同时,迁都也能迁过去大量的人口。
nbsp要知道,在北方分裂出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由于战乱等各种因素,人口下降的厉害。
nbsp蒙元统治期间,百姓也是过得水深火热。
nbsp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nbsp大明建立数十年,虽然也推行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
nbsp但是粮食产量上不去,人口也就没有办法快速增长。
nbsp再加上草原各部时不时让南下打草谷,进行劫掠。
nbsp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nbsp纵观洪武一朝,大明与北元的战争就没有停下过。
nbsp到了永乐一朝,大规模的战争打了三次,小规模的战争起码有数十次。
nbsp几十年下来,北元分崩离析,愈发孱弱。
nbsp已经对大明构不成多么严重的威胁了。
nbsp此时迁都,不仅能够巩固之前的成果,还能加强朝廷对边关重镇的控制。
nbsp不至于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
nbsp总之,迁都很有必要。
nbsp不管有多少人反对,朱棣都不会改变主意。
nbsp…
nbsp对于杨轩的理解和支持,朱棣很欣慰。
nbsp因为太子反对的愤怒,也消的差不多了。
nbsp“迁都,涉及到方方面面,朝廷上下全都得动起来。”
nbsp“但现在,大部分人都反对迁都。”
nbsp“难啊!”
nbsp朱棣叹了口气。
nbsp迁都,不是说迁就能迁的,这不是搬家,把家具打包好带走就行了。
nbsp朱棣,还有他的后宫妃子,太监宫女,太子一大家子。
nbsp以及王公大臣,士兵百姓。
nbsp这是一个庞大的人数。
nbsp这些人到了顺天之后,还要给他们安排住的地方。
nbsp而且能被朱棣迁往顺天的,也都不是一般人。
nbsp要安置好他们,就得花费大量资金。
nbsp今年皇后薨逝,治丧就花费了不少钱。
nbsp以国库现在的存银,也支撑不了迁都。
nbsp当然,就算现在定下章程,等到正式迁都,也到永乐十九年了。
nbsp到时候,税收上来,迁都的钱也就有了。
nbsp钱的问题,都好解决。
nbsp但最大的就是粮食问题。
nbsp众所周知,顺天附近不是产粮区。
nbsp而一旦迁都,顺天势必会涌入大量的人口。
nbsp这么多的人口,每天所消耗的粮食将是巨大的。
nbsp光是京师三大营,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nbsp要知道,三大营的士兵可都是脱产的。
nbsp而且三大营不仅仅只有士兵,还有战马,骡马等运输辎重的牲畜。
nbsp这人吃马嚼的,对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nbsp通州虽然存放了两百万石粮食。
nbsp但这些粮食是用来维护北方稳定的。
nbsp边关将士,各省赈灾,都需要从这里运粮。
nbsp若再加上迁都涌来的人口,对通州粮食的消耗势必会加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所以,从南方运粮就是必须的了。
nbsp好在运河早已疏通,直道也已修建完成,今后运粮,损耗将会大大降低。
nbsp至于新引进的作物,这不才刚刚开始推广嘛!
nbsp迁都后的三五年内,还是需要依赖南方的粮食。
nbsp等到新的作物彻底推广开,百姓们认识到新作物的好处,把坡地荒地利用起来,北方的粮食产量整体提升。
nbsp届时,对南方的粮食依赖就会减少。
nbsp而粮食总量提升,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那到时候就可以从南方迁移人口,充实北方广阔的土地。
nbsp达到促进南北融合的目的。
nbsp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nbsp杨轩自然也清楚这其中的难处,他虽然没有经历过迁都,但好歹也当了几十年的官了。
nbsp眼界还是有的。
nbsp“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
nbsp“你也不用太过着急。”
nbsp杨轩安慰道。
nbsp闻言,朱棣笑着拍了拍杨轩的肩膀。
nbsp随后,他的眸子变得坚定起来。
nbsp迁都,他是一定迁的,谁来都没用。
nbsp……
nbsp随后的几天,朱棣在朝堂上继续试探百官。
nbsp结果并没有多少变化,阻力依旧很大。
nbsp而反对的官员,主力则是太子党的官员。
nbsp朱棣也算是体会到了太子朱高炽在朝堂上的根基之深厚。
nbsp当然,这些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威胁。
nbsp他和他老子朱元璋很像,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nbsp大不了就血洗朝堂嘛!
第198章 迁都,难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