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路相送终有别,西洋之路终开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御书房。
nbsp杨轩找了把椅子坐在上面,好整以暇的看着朱棣,等待着他的询问。
nbsp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并没有询问世界地图,而是问起了玉米、土豆、红薯。
nbsp“你确定你说的那三样东西能解决我大明的粮食问题?”
nbsp历朝历代,凡是明君,最重视的就是百姓吃饭问题。
nbsp毕竟,底层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nbsp所以不管是为了江山,还是图个好名声,都容不得他们不重视。
nbsp昏君除外。
nbsp朱棣关心这个,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拥有足够多的粮食,他就可以打仗了。
nbsp自己心里的很多想法,也可以一一去实现。
nbsp不用再抠抠搜搜的。
nbsp“嗯,可以解决。”
nbsp“但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
nbsp“而且找回来还得让那些作物适应这片土地。”
nbsp“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nbsp杨轩开口道。
nbsp他清楚,这些东西带回来肯定达不到后世的恐怖产量。
nbsp因为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苦改良才做到的。
nbsp但,只要带回来,进行适应性种植之后,得到种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nbsp同时慢慢改良,产量也会提升。
nbsp当然,想要达到后世的恐怕产量,肯定是不可能的。
nbsp毕竟这个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后世。
nbsp杨轩改变不了时代,所谓大势不可违。
nbsp所以,在他的心中,一代一代的改良下去,最后能达到后世的一半产量就足够了。
nbsp毕竟,如今的大明总人口不过几千万。
nbsp也就是后世的零头。
nbsp“这不要紧,我可以等。”
nbsp“只要有希望就好。”
nbsp朱棣闻言,道。
nbsp他对农事也是有所了解的,小时候经常跟着马皇后下地,后来在凤阳屯田的时候,也经常下地。
nbsp亲眼见到过很多人吃不饱饭,瘦的就剩下皮包骨头了。
nbsp他清楚,那些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这辈子能吃上一顿饱饭。
nbsp……
nbsp两天后,郑和离京。
nbsp朱棣亲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nbsp此行要先到福.建五虎门,从那里正式开启下西洋之路。
nbsp杨轩自告奋勇,要亲自送郑和到福.建。
nbsp朱棣没有拒绝,当场任命杨轩为钦差,让他代替自己去送送出海的将士们。
nbsp杨轩和郑和坐着船,从长江顺流而下。
nbsp不到十天时间,便到达了福.建的五虎门。
nbsp入眼可见的是遮天蔽日的大船,一根根巨大的桅杆,好似要直插云霄。
nbsp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nbsp当初鄱阳湖之战,陈友谅的巨舰混江龙给老朱留下了深刻印象。
nbsp在击败陈友谅后,所有的技术,都便宜了老朱。
nbsp在他的鼓励下,大明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nbsp但随着沿海地区逐渐被平定,大明的战略目标就放在了北边的草原,水师的作用逐渐降低。
nbsp后来水师除了在近海巡防之外,还承担了几次往北方运粮的任务。
nbsp而在老朱禁海之后,水师基本上处于半荒废状态了,大明的造船业也陷入了停滞。
nbsp直到朱棣登基,才再次焕发春天。
nbsp此次出海,最大的船名为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
nbsp次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第21章 一路相送终有别,西洋之路终开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