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王也在张小小耳边轻笑:小小,为了我,你可愿赴汤蹈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甄尧放下茶杯,环顾四周,低声问道:“王兄,我有要事相商,此处是否安全?”
    nbsp王也一愣,随即出门嘱咐张小小看好门户,关上门后转身对甄尧道:“甄兄但说无妨!”
    nbsp甄尧神色严肃地说:“王兄可曾考虑过步入仕途?”
    nbsp王也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甄兄为何有此一问?”
    nbsp甄尧正色道:“若王兄有意,我们愿助你一臂之力,让你的仕途平坦无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王也心中一惊,瞬间明白了甄尧的用意。这些豪商虽富甲一方,但社会地位不高。为保障财产安全,他们常投资有前途的官员。
    nbsp简而言之,他们就是当时的“投资人”。
    nbsp东汉末年,官位买卖之风盛行。
    nbsp面对此情此景,王也冷静问道:“无功不受禄,我需付出何代价?”
    nbsp甄尧见王也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内心暗自赞许其沉稳。若王也显得过于激动,甄尧的投资意愿或许会降低。
    nbsp甄尧直言不讳:“汉室颓势,天下大乱,我等商家处境堪忧,为守护家业,不得不精心筹谋。”
    nbsp他满怀激情地拱手对王也说:“我们愿资助像王兄这样的英才,以求在这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
    nbsp王也心中暗自不屑,这些世家哪个不是借战乱谋取私利,却还装出一副可怜模样。
    nbsp他疑惑地问道:“甄兄为何偏偏选中我?”
    nbsp甄尧笑道:“我们已关注王兄多时。”
    nbsp自王也在蔡公府上吟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起,他们便开始留意他。蚊香热卖、拍卖会等事迹,以及“牛犇之死”,甄尧一一列举。
    nbsp王也闻言,心中震惊,冷汗直流。
    nbsp难道甄尧当时在现场?不,这不可能!现场一片混乱,自己行动迅速,怎会被人发现?
    nbsp王也迅速恢复冷静,冷冷地回答:“牛犇凶狠无情,我若在场,也定会除掉他。可惜,他最终死于黄巾贼人之手。”
    nbsp甄尧注意到王也短暂的慌乱,却又惊叹其恢复之快,对他的看重又多了几分。
    nbsp王也察觉到自己的被动,心中不悦,主动转移话题:“打赌之事,不过是甄兄对我的一次试探吧?”
    nbsp甄尧略显尴尬地点头:“打赌确有其事,试探也是真的,王兄真是奇才!”
    nbsp“想必我不只是你们唯一的选择吧?”王也微笑着,眼神狡黠。
    nbsp甄尧被问得一愣,险些失态:“王兄此言何意?”
    nbsp王也心中暗喜,试探已初见成效。接着,他又抛出一个问题:“勃海太守袁绍在你们眼中,地位如何?”
    nbsp甄尧闻言大惊,险些失态。
    nbsp离开王也府邸后,甄尧坐在马车中,神情依然有些恍惚。
    nbsp王也究竟是如何得知他们资助袁绍之事的?
    nbsp袁绍因得罪董卓而逃亡冀州,但袁氏四世的威望与人脉不容忽视。甄家等豪商看重其潜力,纷纷出资出力,助其在冀州站稳脚跟,并试图说服董卓放过袁绍。
    nbsp没想到,金钱竟真有如此神通广大的力量。董卓最终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并赐予邡乡侯的爵位。
    nbsp甄家等商界巨擘的支援,为十三路大军讨伐董卓奠定了基石。王也,正是他们新近看好的潜力人物。
    nbsp在甄尧眼中,王也原本只是三等投资之选,但王也的谈吐令他大为改观。甄尧对王也的投资评级心生犹豫,然而受限于职权,仅能将其上调至三等,若要进一步提升,则需征得父亲同意。
    nbsp告别甄尧后,王也将此事告知徐庶,徐庶闻讯欢欣鼓舞,向王也表示祝贺。尽管王也尚未明确立场,但他已引起那些大财阀的注意。有了他们的支持,大业指日可待。
    nbsp时局动荡,机遇稍纵即逝。金钱虽非万能钥匙,但在此时却是最直接高效的工具。
    nbsp三日后,王也与甄尧重逢,深谈良久。甄尧在请示父亲甄逸后,将王也的投资级别升至二等,即“地级”。此级别最高投资额为一千万钱,将依据王也的仕途进展分期拨付。
    nbsp初期资金已达三百余万钱,最终目标直指刺史之位。王也听到这个数字,不禁咋舌。他辛苦劳作,所得不过五十余万钱。
    nbsp相比之下,人家轻而易举便能筹集百万巨资。
    nbsp三百万钱,换算成金饼,足足有一百五十个。
    nbsp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愧是东汉末年四大富豪之一!
    nbsp想到最终能筹得千万巨资,王也内心澎湃不已。
    nbsp经商议,王也步入仕途的首要任务是摆脱平民身份。
    nbsp东汉选拔官员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和明经考试。鉴于时间紧迫,考试之路显然不切实际,国家征辟更是无望,王也的名望尚未达到那个层次。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察举中的“贤良文学”途径。
    喜欢。

第218章 王也在张小小耳边轻笑:小小,为了我,你可愿赴汤蹈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