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5章 登基称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汴京城,表面平静下暗流涌动。
    nbsp经过数月反复权衡与暗中布置,赵匡胤终于下定了决心。
    nbsp柴荣的知遇之恩与托孤之重,在权力的终极诱惑和集团利益的巨大推动下,逐渐变得苍白。
    nbsp他深知,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nbsp这一日,殿前都指挥使府邸密室中,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众人脸上的凝重与兴奋。
    nbsp赵匡胤目光扫过心腹弟弟赵匡义、义社兄弟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以及文僚薛居正、吕余庆等人。
    nbsp沉声道:“诸位之言,如警钟长鸣。赵某世受皇恩,本不该作此想。然,主少国疑,强邻环伺,若一味拘泥忠孝,坐视国势倾颓,岂非更大的不忠?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有些事,不得不为!”
    nbsp他这番话,既是为自己正名,也是统一内部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众人心中所想。
    nbsp众人闻言,精神大振。
    nbsp“然,此事需周密计划,力求稳妥。”
    nbsp赵匡胤继续道,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划拉着,“韩通性如烈火,忠于周室,手握部分侍卫亲军,乃我心腹之患,必须率先隔离控制,绝不能让其接近皇宫或调动兵马。”
    nbsp“李重进镇守扬州,远离中枢,但其身份特殊(郭威外甥),可遣一心腹携重礼与密信前往,许以高官厚禄,暂且稳住他,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nbsp“张永德(郭威女婿)被罢点检之职,心中必有怨望,此人可尝试拉拢,至少使其保持中立。”
    nbsp“至于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赵匡胤冷哼一声,“书生耳,手无寸铁,待大局已定,由不得他们不从。”
    nbsp一套分化、拉拢、打压、隔离的组合拳,清晰展现出赵匡胤深谙权谋的政治手腕。
    nbsp众人纷纷领命,细节被一一敲定。
    nbsp政变,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清晨骤然发动。
    nbsp事先精心炮制的“北方契丹与北汉联兵入侵,边镇危急”的紧急军情,于早朝时分被火速送入宫中。
    nbsp朝堂之上,幼主柴宗训茫然无措,三相范质、王溥、魏仁浦闻讯大惊失色,仓促间未及细辨真伪,或者说,汴京的军权早已被赵匡胤架空,他们即便有所怀疑,也已无力调查。
    nbsp“国难当头,非赵将军不能退敌!”
    nbsp朝堂上,早已安排好的官员立刻出声。
    nbsp“请陛下下旨,授赵将军全权,率军北征!”
    nbsp在一种近乎被绑架的氛围下,出兵的命令迅速下达。赵匡胤一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的姿态,接过了出征的兵符。
    nbsp然而,大军并未直扑北方,而是出汴京城仅四十里,便屯驻于陈桥驿。
    nbsp此地乃是北上行军的要地,历史机缘之下,赵匡胤仍旧率兵至于此处。
    nbsp当晚,军中便开始流传各种“诡异”的天象传闻和谶语,“点检做天子”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甚至比柴荣时期传得更加有鼻子有眼。
    nbsp赵匡胤则在自己的帅帐中“醉酒”酣睡,对帐外的一切“浑然不知”。
    nbsp次日黎明,天色未明,一场精心导演的大戏如期上演。
    nbsp以赵匡义、石守信为首的大批将领和军士,突然涌入帅帐,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杏黄色龙袍,不由分说地披在了“刚刚酒醒”、一脸“惊愕”的赵匡胤身

第585章 登基称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