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1章 江淮初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撤之路,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溃败之路和血泪之路。
    nbsp军心彻底涣散的江宁军,组织度降至冰点,沿途丢盔弃甲,伤亡、逃亡、被俘者不计其数。
    nbsp皇甫继勋和朱令赟只顾护着李弘冀的御辇拼命南逃,根本无力收拢部队组织有效抵抗。
    nbsp半个月后,永定军的兵锋已攻克和州、滁州一带。
    nbsp残存的江宁军狼狈不堪地逃过长江,仓皇退入江宁城,凭借最后的天堑龟缩不出。
    nbsp长江北岸,广袤的江淮大地,几乎尽数落入李从嘉掌控之中。
    nbsp站在浩荡长江岸上,眼前已是浩荡东去、烟波渺茫的长江。
    nbsp初夏的江风吹拂着战旗,带来湿润的水汽,也暂时吹散了连日征战的硝烟味。
    nbsp江对岸,便是南唐旧都江宁府,如今已是伪帝李弘冀最后的巢穴。
    nbsp李从嘉并未立即挥师渡江。
    nbsp连续作战,士卒疲敝,新占之地,面积广阔,亟需消化安抚,巩固统治。
    nbsp且江宁城高池深,又有长江之险,李弘冀虽败,但其核心党羽皇甫继勋、朱令赟等人已是绑死在一条船上的蚂蚱,必会负隅顽抗。
    nbsp强攻硬撼,纵能拿下,也必损失惨重,非上策。
    nbsp“传令各部,沿江北岸择险要处扎营,休整士卒,调动水军。同时……”
    nbsp李从嘉目光扫过麾下诸将,“派出使者,持我令信,前往泗州、濠州、楚州、寿州等地!”
    nbsp永定军的信使,携带着李从嘉永定军的招抚檄文,如同穿梭的梭子,频繁往来于长江北岸各州府之间。
    nbsp檄文痛陈李弘冀弑叔篡位之罪,宣扬永定军拨乱反正之志,更着重强调李从嘉昔日力抗周军、保全江淮之功。
    nbsp效果是显着的。
    nbsp江淮十四州的官员百姓,对李弘冀本就缺乏认同,对其即位后的混乱和此次大败更是失望透顶。
    nbsp而对李从嘉,则普遍怀有感激与敬畏之心,正是他当年在光州、汴京等地的苦战,才挡住了大周铁蹄,保全了江淮免遭战火荼毒。
    nbsp于是,泗州降了,濠州降了,楚州降了……一座座州县的城门纷纷打开,官员捧着印信户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nbsp几乎兵不血刃,广大的江淮腹地便传檄而定,尽数归附李从嘉麾下。
    nbsp甚至寿州的刘仁赡,虽未明确表态投诚,却也再次重申“不介入内战,保境安民”的立场,实质上默许了永定军对周边地区的接管,并保持了与庐州方面的友好沟通。
    nbsp长江,这条天堑,此刻仿佛成了李从嘉新势力范围的内河。
    nbsp北岸旌旗漫卷,营垒相连,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气。与南岸江宁城的愁云惨淡、风声鹤唳,形成了鲜明对比。
    nbsp正当李从嘉踌躇满志,全力整合江淮、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步对江宁的最后一击时,来自北方中原的惊人消息,如同一声闷雷,穿越千里,重重砸在了他的案头。
    nbsp密报是通过安插在汴梁城的最高级别眼线,耗费巨大代价才紧急传递回来的,封着火漆,标注着“十万火急”。
    nbsp李从嘉拆开密报,细细阅读。
    nbsp越是往下看,他的眉头蹙得越紧,眼神也越发复杂。
    喜欢。

第571章 江淮初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