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嘻哈史诗看古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7章 残卷里的月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梅雨季节的南京城总是雾蒙蒙的,古籍修复师林夏盯着显微镜下的敦煌残卷,眼睛发酸。这是段关于蜀汉的记载,残破的麻纸上,34;汉丞相亮34;几个字让她心头一动。三年前,她在导师的推荐下接手这批残卷修复工作,却没想到会和一本一千多年前的史书结下不解之缘。
    nbsp34;小林,又在看那卷东西?34;隔壁办公室的老周探出头来,34;你最近都快成《汉晋春秋》专家了。34;
    nbsp林夏摘下护目镜,揉了揉眼睛:34;老周,你说怪不怪?这段残卷里提到的诸葛亮南征路线,居然和《汉晋春秋》里写的一模一样。按说这只是本野史;
    nbsp老周笑了:34;说起这书,我们家老爷子倒是知道不少。他以前在襄阳当过中学老师,总说习凿齿写这本书可不光是记历史。34;
    nbsp这句话像根刺扎进林夏心里。她想起书架上那本翻烂的《汉晋春秋》,还有夹在书页里的王夫之批注复印件——34;凿齿之书,非史也,志也34;。这些天,她总忍不住琢磨:一个东晋文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给蜀汉正名?
    nbsp周末,林夏鬼使神差地买了去襄阳的车票。古城墙在雨中泛着青灰色,她按着老周给的地址,找到了周老爷子的家。八十多岁的周明远戴着圆框眼镜,听她说明来意后,从樟木箱底翻出个油纸包。
    nbsp34;这是我父亲留下的笔记。34;老人小心翼翼展开泛黄的宣纸,34;他当年研究习凿齿,说这人写书那会儿,东晋朝廷正被北方政权压得喘不过气。把蜀汉捧成正统,其实是给大伙儿打气呢。34;
    nbsp林夏凑近细看,笔记上用小楷写着:34;东晋偏安江南,习凿齿以蜀汉喻之,借刘备39;帝室之胄39;的名分,暗合司马氏皇族正统地位;她突然想起朱熹说的34;读史当观其气象34;,原来这书里的凛然正气,竟是东晋士大夫的精神呐喊。
    nbsp在襄阳的日子里,林夏走访了当地的文史馆。馆长从保险柜里取出件宝贝——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复制品。其中一枚竹简上的文字,竟和《汉晋春秋》里记载的东吴与蜀汉往来书信高度吻合。
    nbsp34;以前总觉得野史不可信,34;馆长感慨道,34;可这些年出土的文物,反倒成了《汉晋春秋》的旁证。章学诚说得对,野史未必尽妄,正史未必皆真啊。34;
    nbsp回到南京后,林夏像着了魔似的研究《汉晋春秋》。她发现习凿齿的笔法和孔子34;春秋笔法34;一脉相承,表面写历史,实则是场道德宣言。书里把刘备塑造成完美化身,何尝不是在对抗34;成王败寇34;的世俗史观?
    nbsp一天深夜,林夏在办公室加班。台灯下,她翻开新到的学术期刊,一篇论文让她心跳加速。考古队在四川出土了一批蜀汉时期的简牍,其中记载的诸葛亮治军条例,和《汉晋春秋》里的描述几乎分毫不差。
    nbsp34;这不是野史,34;她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喃喃自语,34;这是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34;
    nbsp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起。是老周

第307章 残卷里的月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