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杜牧的十年扬州梦——文人墨客的情感分期付款现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被对方子女索赔精神损失。
    2.
    价值错位
    柳永词曲传唱千年,但当年资助他的歌妓依旧无名。某网络诗人用粉丝打赏喝茅台,被揭穿后遭人肉搜索。
    3.
    信用透支
    元稹写完《遣悲怀》续娶新妇,恰似某明星发道歉信后继续出轨。公众的宽容额度终会耗尽。
    七、现代杜牧防坑指南
    1.
    建立创作伦理
    若将他人故事写入作品,学蒲松龄注明“异史氏曰”。某作家在书末附上人物原型采访录,反而大卖。
    2.
    设置情感隔离带
    杜牧若将公务、私情分用两方印章,何至被政敌参奏“狎妓渎职”?现代人宜分工作号与生活号。
    3.
    定期清算旧账
    每年重阳学白居易“赠友米绢”,将文字愧疚转化为实质补偿。某导演每拍旧爱故事,便捐款给女性基金会。
    八、娱乐圈的扬州梦
    某歌手将七段恋情写成专辑,被戏称“情史收割机”;某作家把父母离婚经历改写成畅销书,遭家人断绝关系;最绝是某网红,每次分手就直播焚烧前任礼物,观看人数反而暴涨。这些现代杜牧们证明:情感分期从未过时,只是工具从笔墨变成了流量。
    九、诗坛背后的资本游戏
    长安书商早悟透其中门道:
    养士策略:提前借贷给落魄文人,换取未来诗集代理权
    IP运营:将杜牧青楼轶事改编成《扬州梦》剧本
    债务重组:当诗人无力偿还酒债,便以手稿抵账
    这套商业模式至今仍在运转:出版社培养新锐作者,赌的是下一个“杜牧式”的传奇。
    十、平康坊的金融启示
    1.
    风险对冲
    名妓薛涛同时与元稹、白居易唱和,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2.
    止损机制
    李娃在郑生落魄时收留,但要求他考取功名方许成婚
    3.
    价值回归
    关盼盼守节燕子楼,用十年孤寂赎回白居易诗中的轻佻评价
    结语:
    杜牧临终前将诗稿投入火盆,却烧不尽千年情债。当我们在课本里读到“十年一觉扬州梦”,当知那场大梦的每个片段,都沾着被消费的真情。瘦西湖的画舫依旧载客,只是当年的诗债已化作导游的解说词。扬州老茶客呷着魁龙珠,悠悠道:“风流当学杜书记,薄幸莫做负心人。”这薄幸与风流的界限,恰在能否看清——所有分期付款的情感,终须连本带利偿还。

第11章 杜牧的十年扬州梦——文人墨客的情感分期付款现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