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磅团属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过了一会,他突然手指画在炮口前方大约1厘米外的一个圆说道:
    “诶,你画的这个圆,是不是代表炮弹啊?”
    李国助略微俯身,看了眼图纸,点头道:
    “嗯,是的。”
    翁翊皇点了点头,又看了片刻,突然说道:
    “诶,这个圆里还有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啊?”
    李国助又略微俯身,看了眼图纸,说道:
    “哦,这个是阿拉伯数字的三,代表这枚炮弹的重量为3磅,”
    “也就是说,这是一门3磅炮。”
    “这个弹丸重量,是确保火炮威力的一个下限,”
    “炮弹再轻一些的话,炮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样的话,还不如省下铸炮的铁料,多造几杆斑鸠铳呢。”
    “我预估这种炮的重量大概会在两百到两百四十斤之间。”
    “具体的重量,取决于我们能在不会炸膛的前提下,把炮管壁铸造的多薄。”
    “这个重量,再用上轮式炮架,一两匹马就能拉着炮在战场上快速机动。”
    “这种炮只需两个人就能操作,可以发射实心弹、开花弹、霰弹。”
    “霰弹是装满数十颗铅弹的圆柱形生铁壳炮弹,”
    “射出炮膛后,白铁弹壳会在较短距离内崩解,弹丸散开成雨点状轰击目标。”
    “用这种炮发射的霰弹在百步左右的杀伤力堪与几十名斑鸠铳手的齐射相媲美。”
    “在战阵中,把几十门这种炮像在战舰上那样排成一行,全都发射霰弹,”
    “用来对付骑兵冲锋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原来李国助想要在这次铸炮工艺试验中铸造的炮,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3磅团属炮。
    众所周知,这种炮出现在1618~1648年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最先由瑞典陆军列装。
    现代史学界普遍把3磅团炮的出现视为一次军事革命。
    对它的列装是瑞典军队在三十年战争中取得军事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三十年战争初期,瑞典并非唯一试图研制这种武器的国家。
    17世纪20年代,这种新型机动火炮的研制在许多欧洲发达国家都在同时进行。
    除了瑞典,还有荷兰、英国、丹麦、西班牙等都有自己的机动火炮开发项目。
    瑞典无疑是开发机动轻型野战炮的主要推动者。
    但在奥兰奇的莫里斯亲王的推动下,荷兰在这方面的目标似乎更为全面。
    他们的努力旨在开发同时适合陆军和海军使用的轻型火炮。
    这种类型的大炮通常被称为“德雷克”,它有两种常见的基本变体:
    3磅“克莱恩德雷克”和6磅“德雷克”。
    这些大炮主要由青铜铸造,后来在英国的推动下开始用铁铸造。
    因为英国大约在1540年左右,就在欧洲率先掌握了铸铁炮技术,
    并且成功将这一技术在欧洲市场垄断了整整70年之久。
    关于德拉克首次有记载的部署,可能发生在1622年西班牙围攻荷兰的贝尔根奥普佐姆要塞期间。
    最终迫使西班牙军队解除围攻的,是由荷兰执政莫里斯?拿骚亲王亲自率领的援军。
    在这支援军里,莫里斯亲王就给每个步兵营分配了两门“德雷克”。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

第79章 磅团属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