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锦鲤小郎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曹门三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盛世的徽音雅乐响起,彩楼珠帘高卷,君子鱼贯而入,人人腕上系着五色斑斓的长命缕。
    我看到这样的盛景,想起君主的恩情,期盼这份深重的恩泽能够延续千秋。
    高高的彩楼如通云霄,阳光洒落在远处金黄的稻田上,丰收的喜悦如同泉水般涌上心头。
    席上的菜很丰盛,助阳可以尝麦彘,应节进龟鱼。
    长命缕、菖蒲酒、蝘蜓、蟾蜍……以一种儿童的视角跃然纸上。
    一切都是活泼快乐充满童趣的。
    诗的结末,慨叹衔珠回报的蛇,讲知恩图报。
    主旨升华。
    用韵“缕”、“余”、“鱼”、“如”等,内容丰富韵律准确。
    诗里洋溢着对皇帝的深深忠诚与敬意。
    李贞越看越诧异……临场发挥能写成这样,真是出人意料。
    张川柏抬着头,脸上满是自信的光芒,等着越王点评。
    李贞看诗的时间有点长,场面有一瞬间安静。
    片刻之后,他笑着说:“这首诗写得很好,让我觉得我的扇子都配不上你了。”
    ……太优秀了,已经不是我可以收的人才。
    听出越王的言下之意,众人惊讶地看着张川柏。
    不是吧不是吧?真的那么神?
    能给普通人留条活路吗?
    张川柏满脸谦虚:“我只是在热烈气氛的烘托中,灵光一闪得了几句。”
    李贞笑了笑,将诗传给众人。
    从陪同赴宴的官员传。
    崔珏一看,笑道:“形制灵巧,声辞优美,有‘上官体的精髓。”
    贺兰安石看过之后,说:“我怎么觉得有安平县公诗赋的味道,小郎君学过安平县公的诗吗?”
    张川柏一脸茫然……安平县公是谁?
    李善在一旁解释,安平县公李百药,担任太子左庶子、宗正卿等官职,主要职责是修史。
    张川柏恍然,在唐诗发展史上,“上官体”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
    都说启蒙很重要,在诗赋方面,张川柏受了上官仪的影响。
    “诸君过奖了。”张川柏赧然。
    李善正色说:“只是短暂地学习,师弟就能融会贯通,真是太有天赋了。”
    卢照邻附和:“写诗要有天赋。韵脚可以套、典故可以攒,只有灵气是天生的。”
    李善:“如今看两位师弟的诗,我才知道什么是天赋。”
    卢照邻:“师兄过谦了,你诗中的典故,我就没听过。不过师弟的诗,让我很是惊讶敬佩!”
    其他人:……
    你们师兄弟都夸完了,我们还怎么夸?
    张川柏的诗传来传去,彩楼上热热闹闹,连射粽子的人都讨论几句。
    看着八岁多的江都小郎君,有人酸溜溜地想……不过是会做梦而已!肯定是神仙教的!
    要不去东陵圣母庙烧几炷香,说不定也能梦游仙山?
    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当然,被夸的不仅仅是张川柏一个。
    这种场合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
    崔家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小儿郎,写了首“一个一口粽”的诗,也被赞清新自然。
    “诗僧王梵志写‘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口吃一个,语言风趣,同时充满绵绵的禅意。崔郎这首诗,异曲同工啊!”
    崔郎眉开眼笑:“哪里哪里!”
    最终,张川柏的诗被放在“鱼”韵第一篇。
    卢照邻的诗,获得“神”韵第一。
    李善的诗没得第一,但因为他懂的典故多,被李贞请到身边讲故事。
    李贞赐出一排扇子,每一面扇子上都有他亲笔写的字。
 &

第169章 曹门三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