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白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8章 崇祯朝末次勤王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28章
    崇祯朝末次勤王令
    崇祯十七年农历二月中旬
    宁武关的战报传到京城,被寄予厚望的总兵官周遇吉,经过拼死奋战以后,力竭被俘,李自成的好心劝降,遭到了周遇吉的大骂,加上顺军在宁武关城下,死伤高达九万人(其实主要是陕、晋两省的降兵),大顺将士对周遇吉是恨得咬牙切齿,最终将周遇吉乱箭射死。
    周遇吉的妻妾和儿子,也随同遇难。
    周遇吉履行了他的誓言,毫无疑问,他是条好汉。
    但是备受崇祯皇帝信任的监军太监杜勋,却选择了率先打开关门,放顺军将士进门,从而间接害死了周遇吉。
    崇祯皇帝接到宁武关的败报后,是痛心疾首,他没有质疑自己派遣监军的责任,只是觉得是时运不济。
    事实上杜勋在去浮山,给张鹿安下旨后,就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周遇吉的监军,到任后的杜勋把贪污腐败做到了极致,使得周遇吉所部士气大衰,可以说杜勋有着绝对的责任。
    崇祯皇帝痛定思痛,决定将孤悬在外的辽西宁远军民撤入关内,百姓可以充实顺天府和北直隶,关宁军可以为大明抵挡咄咄逼人的大顺军。
    大明的内阁首辅陈演毫无疑问,率先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
    “我大明唯有死战到底,怎么能够轻易放弃祖宗的七百里地?”
    “你来说,该怎么守?怎么办?”
    “臣愚钝,这是兵部的责任,应该由兵部来决定。”
    “可是兵部也认为应该把关宁军给撤回来。”
    “臣认为兵部的提议是错的,身为臣子,怎么能允许轻易放弃故土的行为出现?谁提议的?臣认为该斩。”
    陈演义正言辞地说道,那一刻仿佛他就是正义的化身,光明的使者。
    崇祯皇帝强忍着怒气,再次心平气和的问道:
    “那么陈爱卿作为首辅,认为应该怎么办?”
    “陈愚钝,坚持认为应该上下一心,共度时艰,反正坚决不能放弃祖宗之地,要与敌人寸土必争。”
    平心而论,崇祯皇帝的涵养算是很好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人,真的有种想去直接呼脸的冲动。
    崇祯皇帝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然后一声不吭,亲自写起了诏书,下诏将陈演罢免内阁首辅的职务,因为陈演善于溜须拍马,并没有得罪崇祯皇帝,所以也没有进行处罚。而是直接任命蒋德璟接任内阁首辅。
    此时出现了非常滑稽的现象,被罢免的陈演喜笑颜开,被提拔的蒋德璟如丧考妣。
    面对着新任内阁首辅蒋德璟的不发一言,崇祯皇帝罕见的自愿担责,拍板立刻将整个辽西的军民全部撤回关内,同时向全国发布了崇祯朝的最后一次勤王令,号召天下勤王。
    但是这次勤王令发出后的效果反响不大。
    究其原因,此时的大明北方几乎均为大顺所占据,除了东面和海路,道路被大顺军所阻隔。
    勤王令可以发出的方向只剩下向东的宁远城,和从天津入海后再向南了。
    而此时的大顺的兵锋已经兵分两路,一路以李自成亲自率领主力人马,从山西纵穿而过,等攻下居庸关后,就能够兵临北京城下;
    而另一路由顺军大将刘芳亮统帅,率军攻下保定后,向北进攻,并且分兵赵应元部东略山东各地。
    革里眼贺一龙死后,他的部下包括赵应元在内,就开始死心塌地为李自成卖命。赵应元接到命令后,为了截断大明皇帝可能的南下通道,率部攻下了运河重镇临清,并且分兵占领了临清以东的各县,一路上不断宣传顺军的政策:“三年免征,一民不杀”,深受各地军民的欢迎,各县几乎都是望风披靡,纷纷投入大顺的怀抱。
    所以哪怕崇祯皇帝想要南逃,留给他的机会也是不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再来说说宁远城,

第628章 崇祯朝末次勤王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