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皇长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6章:大明改革初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多少人的利益。
    可现在呢,太孙殿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一个普通的朝会上,轻轻松松的提了出来。
    任谁听到这话,心里头都是如海浪一般的翻腾。
    这对于文人来说,可谓是牵扯天下的大事。
    本来在众人看来,太孙殿下的意思就是让刘三吾帮忙搞几本跟科举有关的书籍。
    这样的事不多,但也常见,历代君王都会或多或少,对于科举的书籍有所偏重。
    可现在听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什么术算,那不是商人的账房要学的活计吗?
    历史,那可是只有御史言官,才会接触到的书籍。
    政治,那是什么?
    难道是要教学子们的为官之道吗。
    律法,这可是只有到了刑部,才能去做的学问。
    营造,不过是工匠们的手艺活,科举学这个,难道是要去当手艺人吗?
    还有御射。
    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御、数、书、射。
    现在早就过时了,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哪里还需要那些东西呢。
    一下子,朝堂上的群臣,甚至都顾不上朝会的礼仪,纷纷议论起来。
    朱元璋一个眼神,压制了刚想要喊出‘肃静的刘和。
    他就是想让下面的臣子们,好好的议论一番,就看看到底能议论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对于这件事,大孙很早前就跟他说过,对于科举的改革。
    这次大孙提出,也正好能看看官员们对于此事的看法。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孙先前邀刘三吾编撰书籍,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重点,还是在于科举考核这上面。
    不难看出,目前大部分的群臣,对于此事的反对意见还是很大的。
    不用有群臣具体站出来说话,神态语气,还有面对此事的反应,可以很明显的表达这一切。
    因为目前站在朝堂上,可以说七成以上的官员,这些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已经是接触到整个大明最为高层的京官们。
    他们可都不是说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的,多数都是靠祖上蒙阴,或者说地方上举孝廉,这些方式来达成。
    明朝目前的科举,除了恩科外,三年一次,能够取得进士位的,每年才一百人左右。
    而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是到地方上去了。
    然后慢慢的到京师来。
    也就是说,科举的取士,只占据整个官场的三成。
    而现在,按照太孙殿下的意思,可是要大开科举之门,这么多的类目,显然招收的人才数目,将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这哪里是现在的官员所想看到的结果。
    只是当官员们的目光,聚集到刘三吾,或者几位尚书这里的时候。
    却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应。

第306章:大明改革初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