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靖康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壮我大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nbsp完颜宗望都想过,他莫须有的计策都没使用出来。
    nbsp自己就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nbsp种彦鸿广天白日冒充完颜宗望对扶桑开战,凌晨登陆,不到早上十点,同时拿下了九州岛上五国的都城。
    nbsp这些在矿洞里干着最危险活,动不动就挨皮鞭的金国俘虏的暴虐,超出了种彦鸿想像。
    nbsp肥前国(左贺以及长崎),肥后国(熊本),大禹国,摩萨国(鹿儿岛),日向国(宫崎)都城血流成河。
    nbsp稍微有些不顺从,不管老弱精壮,都会倒在金人的屠刀下。
    nbsp他们才不管是不是语言不通或者是误会。
    nbsp在种彦鸿派人接管几个都城之后,马不停蹄的杀向了城外。
    nbsp按照李敬跟他们的约定,城内的俘虏和缴获,都算是帮忙。
    nbsp城外他们弄到的俘虏和缴获,才有资格抵充他们的罪恶。
    nbsp条件之苛刻,让他们自己都很诧异。
    nbsp居然要成功俘虏一百人,才能脱籍。
    nbsp缴获的金银,只能返还百分之一作为以后脱籍的财货。
    nbsp私藏杀无赦。
    nbsp女人也不准他们碰二十五岁年轻的女子,作为战利品,需要运回山东做劳力和发卖给矿场和铁厂的工匠。
    nbsp远远看着这帮穷凶极恶的匪徒朝城外民居冲出。
    nbsp鲜血彷佛刺激了他们的兽性。
    nbsp狂笑着挥舞屠刀。
    nbsp种彦鸿和他麾下的将领都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守规矩。
    nbsp只有些感慨完颜家用这种游牧民族的恶习来刺激军队的做法太残忍。
    nbsp不过种彦鸿麾下的将领们是兴奋的。
    nbsp九州岛盛产黄金和白银。
    nbsp河东之战以后,刚到登州得了一大笔赏钱。
    nbsp如今缴获这么多金银,以及铜钱,运到登州,哪怕大部分分给其他两军以及娘娘,一部分用于造船。
    nbsp他们仍然可以得到极多的财货封赏。
    nbsp绑上这些俘虏上船,一个个还问起了种彦鸿,俘虏的扶桑女人,牛,马匹,武字军士卒和将领可不可以优先购买。
    nbsp种彦鸿都不知道。
    nbsp一边给将士们打起,一边说自己会请示娘娘,不会亏待有功士卒。
    nbsp将士们都有些傻,这种仗,跟在金狗身后拣战利品,有个屁的功。
    nbsp吐槽归吐槽,干活的速度还是不慢。
    nbsp收拢的各种金银和精壮,女人,利用的缴获的扶桑船只装载,就匆匆发运回国。
    nbsp毕竟给了金军俘虏两天时间,两天之内,他们会把附**原地带的俘虏,粮食,财货押运到都城,然后装船回国。
    nbsp至于下一个目标,种彦鸿自己都没想好,究竟是打四国岛还是本州岛。
    nbsp一些大宋的商人都在本州岛上。
    nbsp他们盯着藤原氏的动向。
    nbsp如果藤原氏察觉九州岛被进攻,调集兵力援助九州岛,种彦鸿首选本州岛。
    nbsp比起四国岛,本州岛关东平原盛产大米。
    nbsp李敬已经查的很清楚了。
    nbsp藤原氏统制下的扶桑,除了他们自给自足,宋朝商人还会采购运输一部分,前往大宋销售。
    nbsp销售数量被藤原氏严格限制,海运费用也昂贵,所以粮商只在战乱的时候,跟他们采购。
    nbsp藤原氏哪怕每年向大宋采购茶叶,丝绸也不缺钱。
    nbsp扶桑的金银大量流入大宋,反而大宋很多铜钱,输入了扶桑。
    nbsp这种贸易局面很怪异。
    nbsp一方面,贱民没有资格吃大米,一方面,粮仓里堆积如山。
    nbsp这太让种彦鸿眼红了,老子山东两路和河北东路的粮荒还没缓解。
    nbsp九州岛上缴获的粮食,还不够运回去的扶桑战俘吃。
    nbsp那些金兵俘虏,眼睛光盯着肉,也不知道会不会把乡下的粮食收集起来。
    nbsp他在扶桑西南的海面上绞尽脑汁,提心吊胆。
    nbsp时不时的回望登州的方向。
    nbsp此刻的登州,锣鼓喧天。
    nbsp庆祝五条漂亮的新战舰完成了近海试验,这让很多登州和附近的百姓很好奇。
    nbsp纷纷在傍晚的时候,涌到码头上来。
    nbsp看一看比城墙还高,船头闪亮着银色钢铁的大船。
    nbsp李纲第一眼看见太原号,济南号几条船就惊呆了。
    nbsp颜值也是战斗力,黑洞洞的炮口还安装了装饰,密密麻麻,顿时让人想起万炮齐鸣的感觉,
    nbsp这船船楼比汴梁城墙还高。
    nbsp活像一座海上移动的堡垒。
    nbsp倘若昔日汴梁城头保卫战的时候,哪怕只有一条船的火炮,李纲也觉得自己能打的金狗满地找牙,甚至不敢再次发兵南侵。
    nbsp这首济南号,漂亮的可不止是外观。
    nbsp里面一样漂亮。
    nbsp官兵的住所,除了比临海居狭窄,看起来都让人想在里面睡一觉。
    nbsp当他走上船,摸着船上的火炮,再远眺整齐靠泊的一熘新船,他顿时有种自己老了的感觉。
    nbsp认错是不能认错的,只能嘴里呢喃着,宗泽误我!
    nbsp“李右相,到了登州,是不是都以为山东两路只会玩?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nbsp这几条大船让李纲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可是跟李奸佞服输,是绝不可能的。
    nbsp“奇技淫巧而已?几条船就代表你是大宋有功之臣?就凭借这几条船,你就能开上白山黑水?灭了金国?荒唐!”
    nbsp“荒唐的是李右相,日行千里的大国重器,在眼中只是奇技淫巧。太后,太妃,拨动的盛世风华,在李右相眼中只是隔江后唱后庭花,山东两路的官吏,在各地千里奔波,呕心沥血,李右相以为都是奸佞。汴梁城受难的皇室女卷,在金狗淫辱之后,好不容易登州抵添伤口,却被李右相认为祸国殃民,人嘴两张皮,反正全天下就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nbsp被李敬这么一口气喷出来。
    nbsp李纲暗骂这卑鄙的小子,他昨日只是在海滩上口不择言。
    nbsp谁知道禁军就一字不落的告诉了李敬。
    nbsp说实话,起初他是不太看得起女人监国,也对登州这种吃喝玩乐的气氛表达不满。
    nbsp太后,皇后,一个个在登州玩的乐不思蜀,这跟赵佶执政时候,六贼扰乱朝纲有什么区别。
    nbsp可是当李敬吐出她们曾被金人羞辱。
    nbsp李纲一下子没脾气了。
    nbsp尽管汴梁陷落时候他已经离开京城,可是他不敢拍着胸口说,汴梁陷落他一点责任都没有。
    nbsp更不敢指责受国家之难牵连受辱的女人,连唱唱歌,跳跳舞,忘却伤痛都不行。
    nbsp“本官懒得跟你这种奸佞争辩,我要给宗尚书写信,让他知道我在登州遭遇,让他评评理!”
    nbsp“巴不得你写,最好让宗公来登州评理,也坐坐咱们主持修造的海船!”
    nbsp“昔日童贯,梁师成也督促三司造过神舟,还用神舟去缔结了海上之盟!”
    nbsp死鸭子嘴硬,李敬难得跟他争辩了。
    nbsp看见李清照,赵明诚陪着陈过庭三个两次登船的人,一条条船的看,又看回来了。
    nbsp他们真是觉得看不够。
    nbsp李纲没见过战场上炮火齐鸣的场景。
    nbsp陈过庭可没少见。
    nbsp更何况李敬装载在这五条战舰上的火炮,比昔日运到河东路的打多了。
    nbsp“李宣抚使,哪怕是第二次登船,同样让人震撼,壮我大宋,这样一条威武战舰,昨日试航,跑出了一个时辰百余里的速度!简直难以想象!”
    nbsp尖头的船型,流线漂亮,四台蒸汽机做动力驱动四个螺旋桨。
    nbsp跑出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的时速,这有什么可惊奇的。
    nbsp看着李敬笑了笑没说话。
    nbsp陈过庭又迎向了旁边的李纲。
    nbsp“李右相,此船从登州今日试航,到日照去接熬煮精盐的三司黄灿大人,朝发夕至!简直就是奇迹!”
    nbsp看着兴奋的陈过庭,再看着旁边的李敬,李纲笑的很尬。
    nbsp登州水师有日行千里的船他怎么会不知道。
    nbsp毕竟儿子,弟弟,还有家卷都是乘船从扬州秘密北上的。
    nbsp还来的这么快。
    nbsp“有了这些战舰做旗舰,再加上改造好的十条宣,重政字舰和两条客船,拖拽神舟和客船运兵,一夜之间,我们可以把五万兵投放到渤海湾任意一个地方,金狗将会彻底失去对辽东半岛的控制!”
    nbsp这下子李纲彻底蒙了。
    nbsp金国的辽东的堪舆图,他又不是没看过。
    nbsp再加之这几天看李敬靖字军,那个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nbsp堪称天下强军。
    nbsp如此快船,重炮护航,稳定运兵,再辅以这种把战火烧到金狗境内的打法。
    nbsp岂不是渤海湾想打哪里打哪里?
    nbsp就连燕云都可以前后夹击,更别说辽东半岛了。
    nbsp怪不得李敬弃守太原,弃守河北西路,弃守大名府。
    nbsp换做是我,我也宁愿把所有的财力,物力,用之于造船。
    nbsp也怪不得郑太后,朱琏皇后对李敬如此宠溺,对营救二帝,充满信心。
    nbsp拿下辽东,拿下燕云,宋金之战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大宋手中,想打你就打你,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nbsp“李宣抚使,船上可有辽东和登州堪舆图?”
    nbsp到这时候还不明白山东的算盘,就不是李纲了。
    nbsp李纲涨红的脸,跟过庭一样兴奋。
    nbsp看见李敬似笑非笑的表情,都没有这些天那么让人憎恶!

第一百五十三章 壮我大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