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人,得加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章 债多不愁,鬼多不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book5.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谈正事,贾六自然就要敬烟了。
    烟味不够弥漫,就代表友情不够,重视不够,关怀不够。
    旗人大多都抽烟的,尤其满洲人抽烟最是厉害,当年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摄政王,那都是出了名的大烟枪。
    以致于朝鲜在燕京的使者特地报告国内,要求加大往燕京贡品中的烟叶数量。
    前明和大清交战时核验首级俘虏,第一个核验标准就是扒开嘴看牙。
    凡牙黄者必是真满,反之则不是。
    草原上的蒙古人好茶叶,辽东的满洲就好烟叶。
    百年下来,旗人倒成了烟草业的大客户群体。
    当然,这也为他们进一步成为阿芙蓉的忠实用户奠定基础。
    道光他老娘、叔叔们就是阿芙蓉的超级vip。
    林则徐禁烟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京师皇族。
    不过阿芙蓉这东西早在宋代就有,前明时南洋藩属也时常往大内进贡,多用于制药炼丹。
    崇祯年间明朝发起过一次全国性禁烟活动。
    原因是有官员发现有不法商人将阿芙蓉偷偷加入到烟草中,使人上瘾。
    不过没几年明朝就亡了,禁烟自是不了了之。
    贾六为何如此热衷于直隶大办工业,搞通商,搞海军,未尝没有反向发起阿芙蓉战争的意思。
    当然,他本人是不抽烟的,但不抽烟不代表反对抽烟,有时候他碰上了棘手事,又或是彷徨到了家国命运的十字路口,也会抽上几杆。
    大人物嘛,有几个不抽烟的。
    于是,一只小铁盒从贾六的兜中摸了出来。
    在阿参领诧异的目光中,总督大人轻轻打开小铁盒,从中将一根约食指长的白色烟卷亲切的递到了对方面前,面带微笑道:“尝尝我的香烟,贵州的烟叶制的,口感不错,抽着不呛人。”
    临了不忘补一句,“朋友送的。”
    “香烟?”
    受宠若惊的阿参领赶紧接过总督大人递来的烟卷,眼神中满是好奇,因为他还没见过把烟叶卷进纸中来抽的。
    今儿真是小刀喇屁股开了眼了。
    正愣神时,一道火光在他眼前亮起,竟是总督大人亲自用火折子给他点火。
    这就不是受宠若惊,而是天恩浩荡那种了。
    微弱的火苗,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小女孩,给阿密达带去了牛排,带去了烤鸭,带去了人生新的方向,也打开了他从来没有打开的一道大门。
    门后,堆满了金山银山,还有无数过,此边准确说不是长城,而是清廷对关内关外的分界线,部分是建在明长城基础上的。
    此边分两期建造,第一期柳条边称“老边”,太宗崇德年间始修,至顺治十八年方筑成。
    北起开原威远堡,南至凤城,西南一路延伸至山海关,东南至海边,将辽西、辽南包括整个辽河平原全部包括在内,全长近四千里。
    第二期柳条边称“新边”,康熙九年由宁古塔将军主持修筑,这条边从开原威远堡往东北走,一直筑到松花江边,全长一千多里。
    据阿密达讲,柳条边共有老边门16座,新边门4座,分由各地驻防八旗管制。
    凡进出边门者必须持有当地官厅签发的印票,其上写明持票人姓名、年貌、脸色,验证核准后方可进出。
    山海关作为柳条边的最南端,也是关内关外分界的第一道大门,除了负责本关所在,还负责辽西的锦州区域大小堡台数十处。
    也就是说就算阿密达肯解放思想,他也最多只敢偷偷放汉人在辽西一带活动,更远的广宁、辽南、盛京、铁岭、宁古塔、吉林、黑龙江等地,他说了根本不算。
    “凡事都有个第一次,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嘛,”
    贾六当然知道阿密达的顾虑所在,笑着又递给对方一根烟,摸了摸下巴胡子。
    “朝廷的国策是朝廷的,这是大政,也是主要方向,我们地方上肯定是要服从的。但是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很多事情完全

第六百四十二章 债多不愁,鬼多不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